【刘禹锡《陋室铭》练习题及答案】《陋室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全文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本文虽短,但寓意深远,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经典篇目。
一、基础知识题
1. 《陋室铭》的作者是( )
A. 柳宗元
B. 刘禹锡
C. 韩愈
D. 白居易
答案:B
2. “铭”是一种古代文体,主要用于( )
A. 记叙事件
B. 抒发情感
C. 警诫自己或称颂功德
D. 说明道理
答案:C
3.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出名)
B. 惟吾德馨(香气)
C. 谈笑有鸿儒(大)
D. 可以调素琴(调弄)
答案:B(“德馨”指品德美好,而非香气)
4.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的意思是( )
A.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品德高尚而显得芬芳
B.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有我的香气弥漫
C.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有我的德行值得称赞
D. 这是简陋的屋子,但我内心宁静
答案:A
二、理解与赏析题
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 这句诗描绘了陋室周围青苔蔓延、草色映帘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这反映出作者虽然居住在简陋的屋子里,却能安然自得,心境平和。
6.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 这句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过“鸿儒”与“白丁”的对比,突出了作者交友之高雅,表现了他不与俗人同流合污、追求精神境界的态度。
7.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处典故的作用是什么?
答: 作者借用诸葛亮和扬雄的故居来类比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虽居陋室,但志趣高远,品格高尚,与古代贤者相比毫不逊色,从而进一步强化了主题。
8. “孔子云:‘何陋之有?’”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 这句话引用孔子的语录,既是对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总结,也表达了作者对“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自信与自豪,深化了文章主旨。
三、拓展与思考题
9. 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对“陋室不陋”的理解。
答: “陋室不陋”并非指房屋本身不简陋,而是指居住者的品德高尚、精神富足。即使身处简陋的环境,只要内心充实、志向坚定,就能超越物质的局限,体现出真正的价值。
10. 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安贫乐道”这一思想的理解。
答: “安贫乐道”强调的是在物质匮乏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追逐物质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世界的建设。刘禹锡的这种态度提醒我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应注重内在修养,坚守道德信念,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自由。
四、参考答案汇总
| 题号 | 答案 |
|------|------|
| 1| B|
| 2| C|
| 3| B|
| 4| A|
| 5| 描绘了清幽的自然环境,表达作者心境平和。 |
| 6| 对比,突出作者交友高雅。 |
| 7| 类比古代贤者,体现自身志趣高远。 |
| 8| 引用孔子的话,总结并深化主题。 |
| 9| 陋室不陋在于主人的品德与精神。 |
| 10 | 安贫乐道是在物质匮乏中保持精神富足。 |
通过这篇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陋室铭》的内容与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技巧,提升文言文阅读与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