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20220419084619】教学设计:情绪小管家——认识与表达情绪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情绪,如开心、生气、难过、害怕等。
2.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或表情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培养学生正确面对情绪的能力,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认识基本情绪,学会表达情绪。
- 难点: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并能适当调节情绪。
三、教学准备
- 情绪卡片(画有不同表情的小人)
- 多媒体课件(包含情绪相关的动画或图片)
- 小镜子(用于学生观察自己表情)
- 教学故事《小熊的烦恼》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心情怎么样?是开心还是有点紧张呢?”
接着播放一段简短的动画视频,展示不同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表情变化。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看到的表情。
2. 新授(15分钟)
教师出示情绪卡片,分别介绍“开心”、“生气”、“难过”、“害怕”四种情绪,并通过图片、动作模仿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 开心:可以笑、蹦跳、拍手。
- 生气:脸红、握拳、说话大声。
- 难过:低头、流泪、叹气。
- 害怕:缩起身子、躲藏、发抖。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做“情绪模仿游戏”,请学生根据卡片上的表情做出相应的动作,增强互动性。
3. 实践活动(10分钟)
活动一:我的心情日记
教师发放“心情卡片”,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表情卡片,并在卡片上画出自己今天的感受,或者用简单的文字写下“我今天很开心/很难过”。
活动二:情绪小剧场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抽取一个情境卡片(如“考试没考好”、“和朋友吵架了”),然后根据情境表演出相应的情绪反应。其他同学猜猜他们表现的是什么情绪。
4.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强调“每个人都会有情绪,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表达和处理它”。
最后布置一个小任务:回家后和家长说说自己今天的心情,并记录下来。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情绪知识。今后可结合更多生活场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情绪变化。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设计,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性,旨在提升学生的情绪认知与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