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20240911233128】《行路难》中考复习题及答案
《行路难》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著名的乐府诗,属于《乐府诗集》中的一篇。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豪放,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复杂心理和坚定信念,是中考语文中常见的古诗词鉴赏篇目。
一、诗歌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知识点梳理
1.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力丰富,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2. 写作背景
本诗写于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政治失意、前途迷茫,但诗人并未完全消沉,而是表现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3.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写诗人面对人生艰难时的苦闷与挣扎,表达出虽处逆境仍不放弃、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4. 艺术特色
- 情感起伏跌宕,从愤懑到希望,层层递进;
- 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的艰难;
- 借典抒情,如“垂钓碧溪”“乘舟梦日”化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理想与抱负。
三、中考常见题型及解析
题型一:选择题
1. 下列对《行路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樽清酒斗十千”写出宴席的豪华,反衬诗人内心的苦闷。
B. “欲渡黄河冰塞川”象征着理想之路的艰难险阻。
C. “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悲观情绪。
D. 全诗情感起伏明显,由愤懑到希望,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
答案:C
解析:“长风破浪会有时”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不是悲观情绪,因此C项错误。
题型二:简答题
1. 请结合诗句分析李白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参考答案:
诗人一开始以“金樽清酒斗十千”描绘出宴席的奢华,但随即“停杯投箸不能食”,表现了内心的苦闷与无奈;接着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形象地写出人生的艰难;随后借“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自己仍有理想与追求;最后“行路难!行路难!”发出感叹,但最终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收尾,表现出诗人虽遇挫折,却依然充满希望与斗志。
题型三:赏析题
1. 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诗气势磅礴,运用夸张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人生困境时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其中“长风破浪”象征克服困难的决心,“直挂云帆济沧海”则寓意实现理想的壮志豪情,给人以强烈的鼓舞与激励。
四、拓展延伸
《行路难》不仅是李白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仕途受阻时的普遍心态。它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挫折时,要保持乐观与坚定,勇敢前行。
五、总结
《行路难》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精湛的艺术表现,成为中考语文复习中的重点篇目。掌握其内容、情感、艺术特色及常见题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与应试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