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保护自己】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知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
2.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危险的能力。
3. 引导幼儿学会在遇到危险时寻求帮助,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二、活动准备:
- 安全教育相关的图片或动画视频(如: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等)
- 情景模拟道具(如:假扮“陌生人”、电话机、小红花等)
- 安全知识儿歌或童谣
- 幼儿操作材料(如:安全标志贴纸、安全行为判断卡片)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小朋友,你们知道在幼儿园里要怎样保护自己吗?”鼓励幼儿自由发言,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情景故事导入(8分钟)
教师讲述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内容是关于一个小朋友在放学时被陌生人骗走,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回家。通过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如果自己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
3. 安全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结合图片或动画,向幼儿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
- 不跟陌生人走
- 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
- 遇到危险要大声呼救
- 知道拨打110、120等紧急电话
- 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看红绿灯
4. 情景模拟游戏(12分钟)
教师设计几个生活中的安全情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
- 情境一:有人敲门说是妈妈的朋友,问是否可以开门?
- 情境二:在公园里看到一个玩具,是否可以拿走?
- 情境三:有人想带自己去玩,但不认识他怎么办?
幼儿分组进行模拟,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的行为方式。
5. 安全儿歌学习(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一首简单的安全儿歌,如:
> “小小手,拉拉好,
> 不跟陌生人走,
> 不吃陌生人的糖,
> 遇到危险大声叫。”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保护自己”的重要性,并鼓励幼儿将今天学到的知识告诉家人,一起提高安全意识。
四、活动延伸建议:
- 在班级设置“安全小卫士”角,张贴幼儿绘制的安全标语或图画。
- 鼓励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类动画片,共同学习安全知识。
- 开展“我是安全小标兵”活动,评选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良好的幼儿。
五、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情景模拟和互动游戏为主,符合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感。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增强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备注: 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适用于幼儿园中班安全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