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书笔记摘抄(作文1850字)】在浩瀚的中国文学史中,苏轼(苏东坡)无疑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他不仅是宋代文坛的巨匠,更是一位政治家、诗人、书法家、画家和美食家。他的生平经历跌宕起伏,才华横溢,性格豁达,深受后人敬仰。《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为这位伟大的人物所写的一部传记作品,书中不仅详细描写了苏轼的生平事迹,还深入刻画了他的精神世界与人生哲学。
读完《苏东坡传》,我仿佛穿越千年,走进了那个风云变幻的北宋时代,见证了苏轼从一个少年才子到一代文豪的历程。这本书不仅让我对苏轼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他的人生观和处世态度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一、才华横溢,天资聪颖
苏轼自幼便展现出惊人的才华。他年少时便博览群书,尤以诗文见长。据传,他在七岁时便能赋诗,十二岁便已精通经史。他的父亲苏洵对他的期望极高,而苏轼也不负众望,最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进士”,并被授予官职。
林语堂在书中提到:“苏轼的才华,不仅体现在他的文章上,更在于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苏轼的诗文常常充满哲理与情感,既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有对自然的无限赞美。例如他在《赤壁赋》中写道:“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短暂、宇宙浩瀚的感慨,同时也体现出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仕途坎坷,命运多舛
尽管苏轼才华出众,但在仕途上却并不顺利。他一生多次被贬,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从最初的翰林院编修,到后来的杭州通判,再到黄州、惠州、儋州等地的贬谪生活,他的仕途充满了波折。
然而,正是这些挫折让苏轼更加成熟与坚韧。他在逆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用诗歌和散文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黄州期间,他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其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句诗,道出了他对人生起伏的超然态度。
林语堂在书中评价说:“苏轼的苦难,不是失败,而是另一种形式的成功。”他虽然屡遭贬谪,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困境中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三、豁达乐观,笑对人生
苏轼的性格中最令人钦佩的就是他的豁达与乐观。无论身处何地,他都能以一颗平常心面对人生的起落。他喜欢饮酒、品茶、赏花、作画,享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在《苏东坡传》中,林语堂特别强调了苏轼的“乐天派”性格。他说:“苏轼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改其志,是因为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希望。”这种精神不仅感染了当时的文人,也影响了后世无数人。
苏轼的乐观并非盲目,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他懂得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在失意中看到希望。正如他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所写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理解: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无论走到哪里,都要保持一颗坦然的心。
四、文化贡献,影响深远
除了在文学上的成就,苏轼还在书法、绘画、饮食等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是“宋四家”之一,书法风格独特,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他在绘画上也颇有建树,主张“文人画”,强调艺术与思想的结合。
此外,他还是一位美食家,发明了许多菜肴,如“东坡肉”、“东坡豆腐”等,至今仍广为流传。他的饮食理念不仅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也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
林语堂在书中指出:“苏轼不仅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全面发展的文化巨人。”他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领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结语:苏轼的精神遗产
读完《苏东坡传》,我深刻感受到苏轼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文人,更是一位充满智慧与人格魅力的典范。他的一生虽充满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持。
苏轼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压力大的社会中,我们更需要像苏轼那样的豁达与乐观。他教会我们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希望,在失败中找到力量。
正如林语堂所说:“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人之一。”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通过阅读《苏东坡传》,我们不仅了解了一位伟大的人物,更收获了一份宝贵的人生启示。
苏轼,不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他的才华、他的坚韧、他的乐观,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