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老师自编的学习拼音的小故事】在小学一年级的课堂上,拼音是孩子们学习汉语的第一道门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的基础,不少老师都会想方设法,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记忆和理解拼音。
李老师就是其中一位。她不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还特别喜欢动脑筋,把枯燥的拼音知识变成一个个小故事,让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松记住字母和发音。
有一天,李老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关于“b、p、m、f”的小故事。她说:“有一天,小兔子蹦蹦跳跳地走在森林里,突然看见前面有一块大石头挡住了路。它想:‘我得想办法过去!’于是,它用力一跳,‘蹦’的一声,终于跳过了石头。这时候,旁边的小熊问它:‘你刚才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小兔子笑着说:‘这是‘b’的声音!’”
接着,李老师又讲起了“p”的故事:“后来,小兔子继续往前走,遇到了一条小河。它站在河边,深吸一口气,‘噗’的一声,把水吹了出去。这时,小熊又问:‘你刚才又发出了什么声音?’小兔子说:‘这是‘p’的声音!’”
然后,她又引入了“m”和“f”:“小兔子继续向前走,遇到一只小蚂蚁。小蚂蚁正在搬东西,小兔子问它:‘你在干什么?’小蚂蚁回答:‘我在‘m’(摸)东西。’小兔子又问:‘那你是怎么说话的?’小蚂蚁说:‘我是‘f’(飞)着搬的!’”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们不仅记住了拼音的发音,还对它们的形状和用法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后,很多小朋友都兴奋地跟家长分享这个故事,甚至自己也尝试编起了拼音小故事。
李老师常说:“拼音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而是可以讲故事、可以玩的游戏。”她的这种教学方式,让原本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充满趣味,也让孩子们在快乐中掌握了知识。
从那以后,班上的拼音成绩明显提高了,孩子们也更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而李老师的故事,也成了他们心中最难忘的“拼音启蒙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