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第一)】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面积单位”单元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建立这两个面积单位的表象,理解它们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结合实际情境进行简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掌握它们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 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使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表示较大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意义。
-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单位换算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大单位面积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及与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 教学难点: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建立清晰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面积模型图、校园平面图等。
- 学具:练习本、直尺、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学校的平面图,提问:“我们学校占地约多少平方米?如果用平方米来表示,会不会太大了?”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没有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接着,教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一些大型公园、运动场、城市区域的图片,引出“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5分钟)
1. 认识公顷:
- 教师讲解:1公顷 = 10000平方米。
- 举例说明:一个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公顷。
- 学生动手计算:如教室的面积约为50平方米,那么多少个这样的教室面积合起来是1公顷?
2. 认识平方千米:
- 教师讲解: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
- 举例说明: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
- 对比理解:让学生比较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印象。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基础练习:
- 填空题:
1公顷 =( )平方米
1平方千米 =( )公顷 =( )平方米
- 判断题:
① 1平方千米比1公顷大。( )
② 10000平方米等于1公顷。( )
2. 实际应用:
- 出示某公园的面积为40公顷,问:这个公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展示某城市的面积为20平方千米,问:这个城市面积是多少公顷?
(四)拓展延伸(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公顷和平方千米?例如:农田面积、森林面积、城市规划等。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家乡的面积,并尝试用公顷或平方千米来表达。
(五)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意义及换算关系。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数学应用意识。
六、板书设计
```
《公顷和平方千米》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时)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 1000000平方米
例题:
40公顷 = 400000平方米
20平方千米 = 2000公顷 = 20000000平方米
```
七、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68页“练一练”第1、2题。
2. 查阅资料,了解你家附近的一个公园或广场的面积,用公顷或平方千米表示出来,并写一篇短文描述。
八、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帮助学生建立公顷和平方千米的直观认识,课堂互动积极,学生参与度较高。但在单位换算方面仍需加强练习,后续可设计更多实际问题进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