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年旧事散文】老屋的门吱呀一声,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沉寂。我站在那扇斑驳的木门前,手指轻轻拂过那些深浅不一的划痕,那是小时候用小刀刻下的“记号”,如今早已模糊不清,却仍能唤起心底最深处的记忆。
那年,我不过十岁,家住在一条青石铺就的小巷里。巷子尽头有一座老宅,是爷爷年轻时建的。那时家里并不富裕,但每逢过年,母亲总会把屋前的竹篱打理得整整齐齐,挂上红灯笼,贴上新写的春联。父亲则会在院子里劈柴、烧火,整个冬天都弥漫着柴火的香气。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冬日的黄昏。夕阳斜斜地洒在屋檐上,给瓦片镀上一层金边。我和弟弟常常蹲在门槛上,看天色一点点暗下来。母亲端着热腾腾的饭菜从厨房出来,锅盖揭开时,蒸汽扑面而来,带着红薯和腊肉的香味。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只有风声和饭香在耳边回荡。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清苦,却充满了温情。邻里之间互帮互助,谁家有事,大家都会伸出援手。记得有一次,隔壁王奶奶家的水缸干了,父亲二话不说,扛着水桶去井边打了几担水送去。王奶奶感激不已,送了一篮自家种的柿子给我们。那一年,秋天特别长,柿子也格外甜。
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老房子被拆了,巷子也不复存在。曾经热闹的街坊变成了高楼林立的街道,连那条青石路也被水泥覆盖。我偶尔会回到那个地方,站在废墟前,试图从一片荒芜中寻找过去的影子。然而,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如今,我常在夜深人静时翻看旧照片,那些泛黄的纸张上,记录着一个个平凡却珍贵的瞬间。它们或许不轰轰烈烈,却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陈年旧事,虽已远去,却从未真正消失。
或许,正是这些琐碎的记忆,构成了我们生命中最真实的部分。它们像老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道,越久越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