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狼藉(jí)嶙峋(xún)颓唐(tuí)惟妙惟肖(xiào)
B. 琐屑(xiè)蹒跚(pán)愧怍(zuò)交头接耳(jiāo)
C. 殷红(yīn)诘问(jié)荒谬(miù)重峦叠嶂(zhàng)
D. 伎俩(liǎng)仄歪(zè)惊骇(hài)锐不可当(dāng)
答案:D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燥惨淡疏懒精疲力尽
B. 赃物惶急诘问张皇失措
C. 轩榭蔷薇丘壑巧妙绝伦
D. 帷幕嶙峋伫立因地制宜
答案:C
3.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B.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不犯错误。
C. 由于天气原因,使得运动会推迟了两天。
D.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答案:D
4. 下列诗句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李白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C.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杜甫
D.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答案:B
5. 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一句填入横线处( )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能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古今中外的智慧与情感。______,让我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
A. 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B. 书籍是我们精神的食粮
C. 阅读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情操
D. 读书使人明智
答案:A
二、古诗文默写(共10分)
6. 补全下列诗句。
(1)《春望》中表现诗人忧国忧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壮阔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达作者豁达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三、阅读理解(共30分)
(一)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7—9题。
【选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7.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文章?作者是谁?(2分)
答案:《背影》,朱自清。
8. 文中“蹒跚”一词表达了什么?(3分)
答案:“蹒跚”形容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年老体弱,行动不便。
9. 作者为什么“眼泪很快地流下来”?(4分)
答案:因为看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背影,感受到父爱的深厚与伟大,内心深受感动。
(二)古诗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选段】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嗜学:__________
(2)假借:__________
(3)弗之怠:__________
(4)逾约:__________
答案:
(1)爱好学习
(2)借
(3)不松懈
(4)超过约定的期限
11. 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答案:天气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水都结冰了,手指冻得不能弯曲伸展,但他仍然不懈怠。
12. 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品质?(5分)
答案:这段文字表现了作者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不怕困难的优秀品质。
四、写作(40分)
请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1.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2. 结构清晰,语言流畅;
3.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范文(节选):
那天放学回家,我看见母亲正在厨房里忙碌。她弯着腰,手里拿着锅铲,脸上满是疲惫。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妈妈照顾的小孩子了。那一刻,我明白了责任的意义,也真正长大了。
总评:
本试卷内容全面,涵盖基础知识、古诗文、阅读理解和写作,难度适中,符合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水平。答案准确,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