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知识点总结归纳】《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一篇奏章,旨在陈述自己不能应召出仕的原因,表达对祖母的孝心与忠君之情。这篇文章语言恳切、情感真挚,是古代散文中的经典之作,也是语文教材中常见的文言文篇目。以下是对《陈情表》的重点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
一、作者简介
李密(224—287),字令伯,蜀汉灭亡后归顺晋朝。他早年丧父,由祖母刘氏抚养长大,感情深厚。因祖母年老多病,李密辞官奉养,因此写下《陈情表》向朝廷说明情况。
二、写作背景
西晋初年,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广招贤才。李密虽有才华,但因祖母年迈,无法赴任。他深知若不解释清楚,可能会被误解为“抗命”,甚至招致杀身之祸。因此,他以极尽诚恳的态度写下了这篇奏章,既表达了对皇上的忠诚,也表明了自己对祖母的孝道。
三、文章结构分析
《陈情表》全文共四段,层层递进,情感真挚:
1. 自述幼年不幸,突出祖母养育之恩
- 开篇即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说明自己命运多舛。
- 强调“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突出亲情纽带。
2. 陈述当前处境,说明不能应召原因
-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 表达对朝廷厚恩的感激,但因“供养无主”而无法赴任。
3. 第三段:进一步强调孝道的重要性,劝谏皇帝体恤
- 提出“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 借古喻今,引用“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的典故,增强说服力。
4. 第四段:再次表明忠心,请求允许侍奉祖母
- 最后以“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收尾,语气谦卑诚恳。
四、重点词语与句式解析
| 词语/句子 | 解释 |
|-----------|------|
| 夙遭闵凶 | 早年遭遇不幸。 |
| 行年四岁 | 年龄四岁。 |
| 逮奉圣朝 | 等到侍奉圣明的朝廷。 |
| 沐浴清化 | 感受朝廷的清明教化。 |
|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我认为圣明的朝廷是以孝道治理天下的。 |
| 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 凡是年长的老者,都受到怜悯和养育。 |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 我实在承受不了像犬马一样恐惧的心情。 |
五、艺术特色
1. 情感真挚,感人至深
全文以孝为核心,情感真挚,打动人心,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深刻影响。
2. 语言简练,修辞丰富
多用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
从自身经历到现实困境,再到对朝廷的忠诚,层层深入,条理清晰。
六、思想内涵
《陈情表》不仅是一篇抒发个人情感的文章,更体现了中国古代士人“忠孝两全”的道德理想。李密在忠与孝之间做出选择,最终以孝为重,展现了儒家伦理观念中的“孝”作为最高道德准则的价值。
七、拓展延伸
- 相关文化背景: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风气,有助于理解李密为何选择“辞官奉养”。
- 比较阅读:可将《陈情表》与《出师表》《报任安书》等名篇对比,体会不同文体与情感表达方式。
八、常见考点总结
1. 文言实词与虚词(如“以”“于”“之”等)
2. 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句等)
3. 文章主旨与情感分析
4. 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
5. 修辞手法与语言风格
结语
《陈情表》以其深情的叙述、严谨的逻辑和典雅的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散文中的典范之作。它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孝”与“忠”精神的集中体现。通过深入理解这篇文章,我们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感受到古人深厚的情感与崇高的道德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