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middot及长征》课文难句讲解)】《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红军长征胜利后所作的一首气势恢宏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记录了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也展现了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然而,由于诗歌语言凝练、意象丰富,部分句子对初学者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本文将对其中一些较为难懂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诗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
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是全诗的开篇,奠定了整首诗的基调。
“红军不怕远征难”中,“远征”指的是红军长征这一长达二万余里的战略转移。“难”字体现了长征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如自然环境恶劣、敌军围追堵截等。但“不怕”二字却表现出红军战士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
“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万水千山”是夸张手法,形容长征路途之遥远;“只等闲”则是说这些艰难险阻在红军眼中不过是寻常之事。这句诗充分展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气概。
二、“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长征途中经过的险峻地形。
“五岭”是指南岭山脉中的五座山岭,这里用“逶迤”来形容其连绵起伏的形态;“腾细浪”则是将高山比作翻滚的细小波浪,突出红军视困难为小事的态度。
“乌蒙”是位于云南、贵州交界处的一座大山,“磅礴”形容其高大雄伟;“走泥丸”则把巨大的山峰比作滚动的小泥球,进一步强调红军面对自然险阻时的从容与自信。
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写的是长征途中两次重要的战斗经历。
“金沙水拍云崖暖”指的是红军在金沙江边渡江时的情景。当时敌人曾试图阻止红军过江,但红军利用智取的方式成功渡江,因此“暖”字表达了胜利后的喜悦与温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则描述了红军强渡大渡河时的惊险场面。铁索桥上布满敌人设下的障碍,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攀爬铁索,场面极为惨烈,因此“寒”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寒冷,也象征着战斗的残酷与紧张。
四、“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全诗的结尾句,情感由前面的艰苦转为胜利的喜悦。
“岷山千里雪”指的是红军翻越的雪山,这里的“千里”并非实指,而是形容雪山的广阔与寒冷。“更喜”表达了红军对克服重重困难后最终胜利的欣慰之情。
“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泛指红军全体将士,而“尽开颜”则描绘出战士们在胜利后的欢欣鼓舞。这句诗不仅总结了长征的艰辛历程,也展现了革命胜利的喜悦与希望。
结语:
《七律·长征》以简练的语言、丰富的意象和强烈的情感,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的壮丽画卷。通过对诗中难点句子的解析,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也能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