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滁州山水之景,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经典散文,以下是一份针对《醉翁亭记》的随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旨在巩固基础知识、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 《醉翁亭记》的作者是( )
A. 苏轼
B. 王安石
C. 欧阳修
D. 柳宗元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哪篇文章?
A. 《岳阳楼记》
B. 《醉翁亭记》
C. 《小石潭记》
D. 《桃花源记》
3. 文中“太守”指的是( )
A. 欧阳修本人
B. 滁州地方官
C. 醉翁
D. 游客
4.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名字
B. “林壑尤美”——特别美丽
C.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D. “颓然乎其间者”——醉醺醺地
5.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 孤独寂寞
B. 忧国忧民
C. 与民同乐、寄情山水
D. 悲观厌世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中的“酿泉”位于__________。
3. 文中提到的“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中的“四时”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作者在文中自号“醉翁”,是因为他__________。
5.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中,“苍颜白发”形容的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
1. 简要说明《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含义。
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与民同乐”这一思想的理解。
四、翻译题(每句3分,共6分)
1. 原文: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原文: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理解题(共8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 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场景?(2分)
2. “负者”、“行者”、“伛偻提携”分别指哪些人?(3分)
3.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A
4. A
5. C
二、填空题
1.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2. 滁州
3. 春、夏、秋、冬
4. 喜欢饮酒,但更喜欢山水
5. 欧阳修自己
三、简答题
1.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思是醉翁的兴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和与人同乐。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超然物外的情怀。
2. “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关心百姓生活、热爱自然、追求和谐的理想,表现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翻译题
1. 游人们离开后,鸟儿便快乐起来。
2. 宴会的欢乐,不是因为音乐,而是因为人们的欢聚。
五、阅读理解题
1. 描写的是滁州百姓出游的热闹场景。
2. “负者”指背东西的人;“行者”指走路的人;“伛偻提携”指老人和小孩。
3. 表现出作者对百姓生活的关注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通过这份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醉翁亭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同时提升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