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李白《行路难》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面对困境时乐观豁达的精神状态,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行路难》的思想感情及艺术特色。
难点:体会作者在逆境中的乐观精神,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准备
教师需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李白生平简介、创作背景等信息;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关于“行路难”的其他版本或类似主题的作品供学生参考对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提问引入话题:“同学们,在你们的成长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当时你是怎么克服这些困难的?”引导学生分享个人经历后指出,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接着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行路难》。
(二)整体感知
1. 初读课文
- 让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 教师示范朗读一遍,帮助纠正发音错误并指导正确的停顿方式。
2. 了解背景
- 向学生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以及本诗创作的时代背景;
- 强调本诗反映了诗人仕途坎坷但依然保持乐观进取的心态。
(三)深入探究
1. 分析诗句含义
- 对每一句诗逐一解析,特别强调其中蕴含的情感变化;
- 如“欲渡黄河冰塞川”表现了前路受阻,“将登太行雪满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阻碍感。
2. 探讨艺术手法
- 指出本诗运用了夸张、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段来增强表达效果;
- 讨论这些技巧是如何服务于整首诗的主题思想的。
3. 总结中心思想
-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行路难》主要表达了什么?
- 明确答案为:尽管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但我们应该相信光明就在前方,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四)拓展延伸
组织小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鼓励大家分享各自的观点,并给予适当点评。
五、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再次强调《行路难》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要怀揣希望,勇敢前行!
六、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行路难》全文;
2. 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