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

2025-05-25 04:38:06

问题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习题及答案,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25 04:38:06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与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文中通过孟子的劝谏,展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以下是针对这篇文章的一些练习题及其答案,供学习者参考。

一、选择题

1.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向梁惠王提出了哪些具体的治国建议?

A. 发展农业,减轻赋税负担

B. 兴办教育,提高国民素质

C. 改善民生,施行仁政

D. 加强军事力量,扩张领土

答案:C

解析:文中孟子主要强调了改善民生、施行仁政的重要性,例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等。

2. 下列哪一项不是文中提到的导致国家贫困的原因?

A. 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耕种

B. 百姓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

C. 君主过于重视战争和扩张

D. 国家缺乏先进的科技支持

答案:D

解析:文中提到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缺乏土地和生活保障,以及君主未能施行仁政。

二、简答题

1. 孟子在文中提出的“养生丧死无憾”是什么意思?它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

答:“养生丧死无憾”意味着百姓能够正常地生活、生产,并且在死亡时也能得到妥善的安葬,没有遗憾。这反映了孟子重视民生、提倡仁政的思想,认为统治者应关注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使人民安居乐业。

2.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王道”的理解。

答:“王道”指的是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的理念。孟子认为,君主应该施行仁政,关心民众疾苦,减轻赋税,发展生产,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这种治国之道不同于霸道,后者依靠武力征服,而王道则强调道德感召力。

三、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1)这段话体现了孟子怎样的生态观念?

答:这段话体现了孟子注重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观念。他认为,只要按照自然规律行事,比如不违背农时、不过度捕鱼、合理砍伐树木,就可以实现资源的持续供给,满足人们的需要。

(2)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孟子希望君主采取怎样的治国策略?

答:孟子希望君主采取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规律的治国策略。他强调君主应关注长期利益而非短期收益,通过合理的政策促进社会和谐与经济发展。

以上就是《寡人之于国也》的部分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通过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政治智慧和哲学思想。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