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与日积月累注释、译文
在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古诗和日积月累部分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内容。这些诗词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的能力。以下是部分古诗及其注释和译文,供学生们学习参考。
《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注释:
1. 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似之。
2.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
3. 藉:凭借。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的吹送。
《乞巧》——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1.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天空。
2. 渡河桥: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
3. 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晚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译文:
七夕节的今晚,仰望银河,看着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家家户户都在庭院里望着秋月,希望乞得智巧,穿过的红线已有几万条了。
通过这些古诗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同时,日积月累的内容也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未来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步,享受语文带来的乐趣。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