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中考题汇编及答案
一、选择题
例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免冠徒跣(脱掉鞋子)
B.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平民百姓)
D. 仓鹰击于殿上(仓库里的老鹰)
解析:正确答案为D。“仓”在此处应理解为“苍”,即苍鹰,而非仓库的意思。其余选项均准确无误。
例题2: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文:我用五百里土地换取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B.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只是五百里呢?
C.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译文:百姓发怒时,也不过是摘下帽子光着脚,用头撞地罢了。
D.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解析:正确答案为C。A项中“其”表示祈使语气;B项“岂直……哉”意为“哪里只是……呢”;D项完整表达了“如果士人发怒”的后果,包括两人死亡、五步之内血流成河以及天下为之服丧的情景。
二、简答题
问题1:
请概括文中唐雎如何成功说服秦王的过程。
解析:首先,唐雎通过列举历史上几位刺客的事迹来表明自己并非畏惧之人;其次,他指出“布衣之怒”的严重性,并当场表现出不惜牺牲的决心;最后,他以实际行动震慑秦王,迫使对方放弃威胁。
问题2:
结合全文分析,唐雎为什么能够“不辱使命”?
解析:唐雎之所以能完成使命,关键在于他拥有坚定的信念、敏锐的洞察力以及非凡的胆识。他不仅敢于直面强权,还善于利用对方的心理弱点,最终达到了保护国家利益的目的。
三、写作题
题目:
假设你是唐雎,在面对秦王的步步紧逼时,你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立场?请根据课文内容,撰写一段不少于80字的文字。
示例:
大王息怒!安陵虽小,但其主权神圣不可侵犯。若大王执意强取豪夺,则安陵上下必将同仇敌忾,誓死抵抗到底。即便我一人之力微不足道,然天下正义之士定会挺身而出,共同捍卫国家尊严!
以上便是针对《唐雎不辱使命》整理的一些典型考题及其解答。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