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为什么坠毁了】天宫二号是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于2016年9月15日发射升空,主要承担空间科学实验、技术验证以及航天员中期驻留等任务。然而,2019年7月19日,天宫二号在完成既定任务后,按照计划受控再入大气层,最终在南太平洋预定海域坠毁。那么,天宫二号为何会“坠毁”?以下是对此问题的总结分析。
一、天宫二号为何“坠毁”?
1. 任务完成
天宫二号的主要任务包括支持航天员中期驻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等。随着神舟十一号任务结束,天宫二号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不再需要继续运行。
2. 轨道衰减
空间站或空间实验室在地球轨道上运行时,会受到地球大气稀薄层的阻力影响,导致轨道逐渐降低。若不进行轨道维持,最终会因无法维持高度而失控坠落。
3. 主动受控再入
为了确保安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决定对天宫二号实施受控再入,避免其成为太空垃圾或对地面造成威胁。
4. 资源限制与维护成本
继续维持天宫二号的运行需要大量燃料和地面支持,且缺乏后续任务安排,因此选择退役是合理的选择。
二、天宫二号坠毁原因总结表
原因类别 | 具体说明 |
任务完成 | 完成空间科学实验、技术验证及航天员驻留任务,无进一步使用需求 |
轨道衰减 | 受地球大气阻力影响,轨道高度下降,无法长期维持稳定运行 |
主动受控再入 | 为避免失控坠落对地面造成威胁,实施受控再入,确保安全 |
资源与成本 | 维护成本高,缺乏后续任务支持,选择退役以节省资源 |
空间环境管理 | 避免成为太空垃圾,保护轨道环境,符合国际空间管理规范 |
三、结语
天宫二号的“坠毁”并非意外事故,而是经过精心规划和执行的正常退役过程。这一举措体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负责任态度,也为中国未来空间站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受控再入的方式,既保障了地面安全,也展示了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成熟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