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明月几时有的全诗+解

2025-05-11 00:27:45

问题描述:

明月几时有的全诗+解,有没有人在啊?求别让帖子沉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1 00:27:45

全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深度解读

一、背景与心境

这首词创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正值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当时他与弟弟苏辙已有七年未曾相见,中秋之夜,诗人借酒抒怀,将对亲人的思念寄托于明月之中。同时,词中还融入了他对人生无常、聚散离合的感慨。

二、“明月几时有”:追问宇宙奥秘

开篇两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以设问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思索和对未知世界的向往。“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疑问,仿佛要探寻月宫中的岁月流转。这里既有浪漫主义的想象,也隐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挣扎。

三、“我欲乘风归去”:矛盾心理的体现

接下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揭示了苏轼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逃离尘世的纷扰,回归宁静美好的理想境界;另一方面又害怕脱离现实后的孤独与寒冷。这种复杂的情绪正是人生抉择的真实写照。

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结尾部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升华了整首词的主题。尽管人世间充满悲欢离合,但只要彼此珍惜,即使相隔万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带来的慰藉。这句话传递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成为千古流传的经典名句。

五、艺术特色

1. 情景交融:词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如“转朱阁,低绮户”,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如“何事长向别时圆”。

2. 对比手法:通过人与月、现实与理想的对比,强化了主题思想。

3. 语言优美:词句流畅自然,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总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不仅是一首咏月佳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哲理的心灵史诗。它教会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成败,在有限的生命里追求永恒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