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秋声赋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5-04-17 01:41:15

问题描述:

秋声赋原文,翻译及赏析?,蹲一个热心人,求不嫌弃我笨!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4-17 01:41:15

秋天,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时节。欧阳修的《秋声赋》,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声音,将自然界的秋声与人生的感慨融为一体,成为千古传颂的经典之作。

原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则鏦铮以鸣,金石相摩,虽在草木之间,其声亦自若也。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乎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又兵象也,于行为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为心。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翻译

我正在夜晚读书的时候,忽然听到从西南方向传来一阵声音,我感到非常惊讶,仔细倾听,说道:“多么奇怪啊!”起初,那声音淅淅沥沥地带着一种萧瑟的气息,随后突然变得奔腾汹涌,如同深夜里的波涛翻滚,又似急风骤雨突然袭来。这声音撞击到物体上时,发出鏦铮之声,就像金属相互摩擦一般,即使是在草木之间,它的声音依然如此清晰。又像是一支奔赴战场的军队,士兵们衔着枚悄悄前进,听不到号令,只听见人马行走的声音。我对童子说:“这是什么声音呢?你出去看看吧。”童子回答道:“天空星月明亮,银河横贯天际,四周寂静无人,声音似乎来自树丛之中。”

我说:“唉,真是悲哀啊!这就是秋天的声音。它为何会降临呢?秋天的景象是这样的:它的颜色暗淡无光,烟雾和云彩渐渐收敛;它的面容清澈明朗,天空高远而阳光灿烂;它的气息寒冷刺骨,能穿透肌肤直达骨骼;它的意境萧瑟冷清,山川显得格外孤寂。因此,秋天的声音也是那样凄凉哀婉,呼啸着表达着愤怒与怨恨。茂盛的草木绿意盎然争相生长,美丽的树木郁郁葱葱令人愉悦;但草木一旦被风吹过便改变了颜色,树木一旦受到秋气侵袭就会落叶。这一切的摧毁和凋零,都是因为秋天这一股肃杀之气的余威所致。秋天象征着刑罚,对应着阴气;同时又象征着战争,对应五行中的金。这就是天地间的正义之气,常常以肃杀作为核心。天对于万物来说,春天促使它们生长,秋天让它们结果实。所以在音乐中,商声代表西方的音调,夷则对应的是七月的音律。商,意味着悲伤,事物已经衰老因而感到悲伤;夷,意味着斩杀,事物过于繁盛就应当被削减。”

“唉!草木没有感情,尚且有飘零的时候。人是动物中最灵性的存在,却经常被各种忧虑困扰内心,被无数事务劳累身体;内心有所触动,必定会影响到精神状态。更何况那些力所不及的事情让人焦虑,智慧无法解决的问题使人忧愁;难怪青春红润的脸庞会变得枯槁,乌黑的头发会变成斑白。为什么不是金石般坚固的材质,却想要与草木竞争荣华呢?想想是谁造成了这样的伤害,又何必怨恨秋天呢!”

赏析

欧阳修的《秋声赋》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色的作品,更是一首关于人生哲理的诗篇。文章开篇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秋意的世界,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种特有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对秋声的深入分析,揭示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以及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他指出,秋代表着肃杀与收获,是一种自然法则的表现形式。最后,作者借题发挥,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悟,劝诫人们不要过分追求外在的成功,而应珍惜当下,活出真我。

整篇文章语言优美流畅,结构严谨有序,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堪称文学与哲学相结合的典范之作。欧阳修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这篇作品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使其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散文之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