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经验 >

七律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律长征创作背景

2025-04-15 05:40:31

问题描述:

七律长征原文翻译及赏析七律长征创作背景,求快速回复,真的等不了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4-15 05:40:31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主席在1935年长征途中创作的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红军战士在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以及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

红军战士不惧怕长征路上的重重困难,把跨越万水千山视为平常之事。

起伏连绵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如同翻腾的细小波浪;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就像滚动的小泥球。

金沙江的激流拍打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给人带来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铁索桥横跨两岸,桥上悬挂着冰冷的铁链。

最令人欣喜的是那终年积雪的岷山,当红军越过这座雪山后,全军将士无不露出喜悦的笑容。

鉴赏

这首诗以凝练的语言和豪迈的情感,高度概括了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与红军战士坚定的革命意志相结合,展现了红军战士无坚不摧的力量和乐观主义精神。诗中“不怕”、“只等闲”等词语,体现了红军战士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不迫和坚定信念,而“尽开颜”则表达了红军战士在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后的喜悦心情。

创作背景

1934年至1936年间,中国工农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保存革命力量,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不仅要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还要应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战士展现出了顽强的意志和英勇的气概。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毛泽东主席在这一背景下创作了《七律·长征》,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下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同时也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

总之,《七律·长征》不仅是一首赞美红军战士英勇事迹的诗篇,更是激励后人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文献。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