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止啼是什么典故】“张辽止啼”是一个源自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用来形容人有威望、有胆识,能震慑他人。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张辽传》,讲述了张辽在一次战斗中表现出的英勇和威慑力。
一、典故背景
张辽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善战著称。他在曹操手下屡建奇功,尤其在合肥之战中,面对孙权的大军,他以八百将士击退十万吴军,展现了极强的战斗力和指挥才能。
据《三国志》记载,在一次战役中,张辽率领部下突袭敌营,敌人被其气势所震慑,纷纷溃逃。当时有一名士兵因害怕而哭喊,张辽怒斥道:“你们怕什么?我张辽在此,谁敢动?”这句话让敌军闻风丧胆,甚至有传言说,张辽的威名足以让小孩不敢啼哭。
二、典故含义
“张辽止啼”这一说法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意思是:一个人的威望或气场强大到足以让人畏惧,连小孩子都不敢哭闹。它不仅体现了张辽的勇武,也反映了他在军中的威信。
三、总结与表格
项目 | 内容 |
典故名称 | 张辽止啼 |
出处 | 《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
背景人物 | 张辽(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
典故内容 | 张辽在战场上震慑敌军,使敌军不敢轻举妄动,甚至有传言称其威名可止小儿啼哭。 |
含义 | 形容人有威望、有胆识,能震慑他人;也可比喻一种强大的气场或影响力。 |
延伸意义 | 不仅体现张辽的勇猛,也反映其在军中的威信和威慑力。 |
四、结语
“张辽止啼”虽为后人对张辽事迹的一种夸张表达,但从中可以看出张辽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非凡的军事才能。这一典故也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强大威慑力或领导力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