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绸缪是什么意思】“绸缪”是一个汉语词语,常见于古文和诗词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字面意思是“紧密缠绕”,引申为“预先准备、防患未然”。在古代,“绸缪”常用来形容对未来的周密安排或对危险的提前防范。
以下是对“绸缪”一词的详细解释与总结:
一、词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本义 | 引申义 | 使用场景 |
绸缪 | chóu móu | 紧密缠绕 | 预先准备、防患未然 | 古文、诗词、成语中使用较多 |
二、来源与出处
“绸缪”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五月鸣蜩,六月织葛,七月烹葵及菽,八月剥枣,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其中“绸缪”原指房屋的修补,后引申为事前的准备。
三、常见用法与例句
1. 成语:未雨绸缪
- 含义:在下雨之前就修缮房屋,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 例句:我们要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2. 诗词引用:
-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
- 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虽非直接使用“绸缪”,但其精神与“绸缪”相通。
四、现代应用
在现代社会中,“绸缪”多用于强调“预防为主”的思想,尤其是在管理、安全、规划等领域中广泛使用。
- 企业管理:企业要绸缪未来市场变化,提前布局。
- 个人发展:个人要有长远规划,绸缪人生目标。
- 公共安全:政府应绸缪突发事件,完善应急预案。
五、总结
“绸缪”一词不仅承载着古代智慧,也蕴含着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未知时,应具备前瞻性和主动性,做到未雨绸缪,方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绸缪 |
拼音 | chóu móu |
本义 | 紧密缠绕 |
引申义 | 预先准备、防患未然 |
出处 | 《诗经》等古籍 |
成语 | 未雨绸缪 |
现代应用 | 管理、规划、安全等领域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绸缪”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