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这八个字常常用来形容女子的优美姿态。这句话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是曹植对洛水女神的生动描绘。这两句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形象地表达了洛神的优雅与灵动。
“翩若惊鸿”中的“翩”字,意为轻盈、飘逸;“惊鸿”则是比喻飞鸟受到惊吓时迅速飞起的姿态。整体来看,“翩若惊鸿”描绘的是洛神动作的轻盈与迅捷,仿佛一只受惊的飞鸟,瞬间展翅高飞。而“婉若游龙”中的“婉”字,则有柔美、婉约之意;“游龙”则形象地描述了龙在水中蜿蜒游动的形态。这里通过“游龙”的比喻,将洛神的身姿比作游动的龙,展现出她的柔美与流畅。
《洛神赋》全文如下: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这段文字通过对洛神外貌和神态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她超凡脱俗的美丽与神秘。曹植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洛神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过目难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的独特魅力。同时,这句话也成为了后世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用以赞美女性的优雅与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