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学中,《三峡》是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中的经典篇章之一,它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壮丽的自然景色。下面我们将对原文进行注释并提供现代汉语翻译。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注释:
1. 三峡:指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位于长江上游。
2. 七百里:约相当于今天的三百公里左右。
3. 阙:通“缺”,空隙。
4. 重岩叠嶂:形容山峦层叠起伏。
5. 曦月:太阳和月亮。
译文:
在长江三峡长达七百里的范围内,两岸高山相连,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遮住了天空,挡住了阳光。如果不是正午或半夜时分,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这篇短小精悍的文字不仅展现了作者卓越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雄伟壮观。通过这样的描述,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地置身于那片山水之间,体验着那份宁静与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