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方面,“琼楼玉宇”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把酒问月》中:“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这里虽然没有直接使用“琼楼玉宇”,但已经隐含了对于月宫仙居的美好遐想。
到了宋代,苏轼在其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句话直接提到了“琼楼玉宇”,并赋予了它具体的含义——即月宫中的高楼大厦。苏轼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高远境界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深刻感悟。
此外,在中国民间传说以及道教文化中,“琼楼玉宇”同样占有重要地位。传说中的天庭被描述为由无数璀璨夺目的玉石构建而成,而这些宫殿便是人间无法企及的理想之地。因此,“琼楼玉宇”不仅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追求完美与理想生活的象征。
综上所述,“琼楼玉宇”的意思主要是指极其华丽壮美的建筑物或仙境般的环境;其出处则主要来源于唐宋时期的诗歌创作以及民间信仰体系。这个成语至今仍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用来赞美自然景观或者艺术作品等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