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字的成语】在汉语中,“粟”字虽然不常出现在成语中,但仍然有一些与“粟”相关的成语,它们多用于描述粮食、农耕、生活状态或社会现象。这些成语不仅具有历史背景,也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
以下是一些包含“粟”字的成语及其解释:
成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用法 |
仓廪充实 | cāng lǐn chōng shí | 指粮仓充足,比喻国家富足、百姓安居乐业。 |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此之谓王道之始也。” |
粟马 | sù mǎ | 古代指用粟米喂养的战马,后引申为贫苦的士兵或军士。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梦与楚子搏,楚子曰:‘吾以汝为神,汝何故与我争?’对曰:‘臣之先祖,皆从文公伐楚,今君之马,粟马也。’” |
饥饿莩殣 | jī è piǎo jìn | 形容因饥饿而死的人很多,社会动荡。 | 《汉书·食货志》:“民多饿死,死者相枕藉,饿殍遍野。” |
总结:
虽然“粟”字在成语中出现频率不高,但它所代表的粮食、农耕、民生等概念,在古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上述成语如“仓廪充实”、“粟马”、“饥饿莩殣”等,均体现了古人对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关注。了解这些成语,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反思当下社会发展的视角。
通过这些成语,我们可以看到“粟”不仅是物质上的粮食,更是社会安定与人民生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