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离之悲是什么意思】“黍离之悲”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文学的成语,常用来表达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哀伤。它最早出自《诗经·王风·黍离》,讲述的是一个士人在故国废墟上看到黍(一种谷物)生长的情景,由此引发对昔日繁华不再的无限哀思。
一、
“黍离之悲”原指诗人看到庄稼茂盛却不见人烟的景象,感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凉心情。后多用于形容对国家、民族或文化兴衰的深切哀痛,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该词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家国情怀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史为鉴”的思想。在后世文学作品中,“黍离之悲”常被用来抒发对时代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出处 | 《诗经·王风·黍离》 |
| 原意 | 看到庄稼茂盛但无人居住,感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 |
| 引申义 | 表达对国家兴亡、历史变迁的深切哀痛和感慨 |
| 文化内涵 | 体现古人对家国命运的关注,以及“以史为鉴”的思想 |
| 使用场合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评论等语境中,表达对时代变迁的反思 |
| 后世影响 | 成为中华文化中表达悲悯与忧思的重要意象,常被引用在诗词、文章中 |
三、结语
“黍离之悲”不仅是对历史的追忆,更是对现实的警示。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通过理解这一成语,我们能更深入地体会中华文化的深邃与厚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