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原文翻译及赏析】一、文章总结
《醉里挑灯看剑》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出自其《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全词通过描绘一个醉酒后挑灯看剑、回忆昔日战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英雄梦想的执着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本篇文章将从原文入手,进行逐句翻译,并结合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进行简要赏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与情感。
二、原文、翻译与赏析对照表
| 内容 | 原文 | 翻译 | 赏析 |
| 上阕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醉酒时挑亮灯盏,仔细端详宝剑;梦中回到军营,号角声声相连。 | 开篇点出“醉”字,暗示词人内心苦闷,借酒消愁。而“挑灯看剑”则表现出他对往昔征战生活的怀念和对恢复中原的渴望。 |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 将士们分食烤肉,战鼓声在边塞响起。 | 描绘了军营生活的真实场景,展现出一种豪迈气概,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
| 沙场秋点兵。 | 秋天的战场上,将士们正在点兵。 | 此句简洁有力,渲染出战争的紧张氛围,也反映出作者对军事生涯的深刻记忆。 | |
| 下阕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 骏马如的卢般飞驰,弓箭如雷鸣般震耳。 | 运用典故与比喻,展现战场上的英勇场面,充满激情与力量感。 |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 完成君王统一天下的大业,赢得生前的荣誉与身后的名声。 | 表达了词人报国的理想与追求,但这种理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 | |
| 可怜白发生! | 可叹的是,头发已经变白了! | 结尾一句笔锋突转,由壮志豪情跌入现实的苍凉,抒发了壮志未酬、年华老去的悲愤之情。 |
三、整体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是一首典型的“壮词”,它不仅展现了辛弃疾词风中的豪放与激昂,也体现了他深沉的情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全词结构紧凑,语言凝练,意象丰富,既有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写,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此词虽写于晚年,但依然充满了少年般的热血与激情,令人感受到一位爱国志士在现实困境中的无奈与坚持。
四、结语
《醉里挑灯看剑》不仅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以其真挚的情感、雄浑的气势和深远的意境,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无论是对历史的回顾,还是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词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