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诗经》中,有一首名为《式微》的篇章,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表达了古人对生活艰辛与社会变迁的感慨。这首诗选自《诗经·邶风》,是先秦时期的一首经典之作。
原文如下: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这首诗的大意是一位在外漂泊的人,面对生活的困苦,发出的深深叹息。他质问自己为何滞留异乡,不能归家?如果不是因为君主的缘故,又何必在露水中奔波?如果不是为了君主的身体安康,又怎会在泥泞中劳作?
对于这首诗的翻译,可以这样理解:
天色已晚,为何还不回家?
若非为了君王的事由,何必在此露宿?
天色已晚,为何还不回家?
若非为了君王的健康,又怎会陷入泥泞?
《式微》以其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现实。同时,它也体现了人们对于自由与家庭团聚的向往。这首诗短小精悍,却意味深长,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逆境中的坚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