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十法的讲解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破十法”是帮助学生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将被减数拆分成10和一个数,再进行减法运算,从而简化计算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和思维能力。本文将对“破十法”的讲解方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步骤与应用。
一、破十法的基本原理
“破十法”是一种基于“凑十法”的逆向思维方法,适用于解决如“13 - 5”、“16 - 8”等20以内的减法问题。其核心思想是:将被减数拆成10和一个数,然后用10减去减数,最后再加上剩下的那个数。
例如:
13 - 5 = ?
可以拆解为:
10 + 3 - 5 = (10 - 5) + 3 = 5 + 3 = 8
二、讲解破十法的步骤
步骤 | 操作说明 | 目的 |
1 | 确定被减数和减数 | 明确题目内容 |
2 | 将被减数拆成10和一个数 | 如13=10+3 |
3 | 用10减去减数 | 如10-5=5 |
4 | 将结果加上拆分后的余数 | 如5+3=8 |
5 | 得出最终答案 | 完成计算 |
三、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示例
题目 | 拆分方式 | 计算过程 | 结果 |
12 - 7 | 10 + 2 | 10 - 7 = 3;3 + 2 = 5 | 5 |
15 - 9 | 10 + 5 | 10 - 9 = 1;1 + 5 = 6 | 6 |
17 - 8 | 10 + 7 | 10 - 8 = 2;2 + 7 = 9 | 9 |
14 - 6 | 10 + 4 | 10 - 6 = 4;4 + 4 = 8 | 8 |
四、教学建议
1. 结合实物或图形辅助教学:通过小棒、计数器等教具,让学生直观感受“拆10”的过程。
2. 鼓励学生口述步骤:让学生自己说出“先拆10,再减,最后加”的思路,加深理解。
3. 多练习不同题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4. 联系生活实际:如购物找零、分糖果等情境,增强学习兴趣和实用性。
五、总结
“破十法”是小学生学习减法过程中非常实用的方法之一,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计算速度,还能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其原理,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方法。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结合教学实践与逻辑分析撰写,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破十法的讲解方法】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