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外文言文导读《长安何如日远》阅读答案附翻译】《长安何如日远》是一篇典型的古代文言短文,常被选入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材料中,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语言特点及思想内涵。本文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传达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
文章
> 《长安何如日远》
> 王右军年减十岁,尝与谢安共游。安问:“长安何如日远?”王曰:“未闻人语地,但闻人语天。”安笑曰:“卿自是痴。”
这段文字虽简短,却蕴含深意。下面我们将从内容理解、语言解析、主旨分析以及参考答案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原文翻译
原文:
王右军年减十岁,尝与谢安共游。安问:“长安何如日远?”王曰:“未闻人语地,但闻人语天。”安笑曰:“卿自是痴。”
翻译:
王羲之(王右军)年龄还不到十岁的时候,曾和谢安一起出游。谢安问他:“长安距离太阳有多远?”王羲之回答:“我没听说过有人谈论大地的远近,只听说有人谈论天空的高远。”谢安笑着说:“你真是个傻子。”
二、内容理解
这篇文章讲述的是王羲之小时候与谢安的一次对话。谢安问“长安何如日远”,表面上是在问地理上的距离,实际上可能隐含着对理想、追求或人生目标的思考。而王羲之的回答则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思维方式,他不从物理距离去衡量,而是从精神层面出发,认为“天”比“地”更遥远,象征着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这种回答既体现了王羲之的聪慧与独特思维,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三、语言特点
1. 文言简洁:全文仅几十字,语言简练,没有多余修饰。
2. 对话形式: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展开情节,增强了故事性与可读性。
3. 哲理性强:虽为对话,却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四、主旨分析
本文通过王羲之的回答,表达了一个人对理想、信仰或精神追求的重视。他认为,比起物质世界(地),精神世界(天)更加遥远而难以企及,这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高尚境界的思想。
同时,谢安的反应“卿自是痴”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少年天才的一种调侃态度,侧面烘托出王羲之的与众不同。
五、阅读理解题参考答案
1. 文中“长安何如日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表面意思是“长安距离太阳有多远”,实际是借问距离来表达对理想或精神追求的探讨。
2. 王羲之为什么说“未闻人语地,但闻人语天”?
他认为人谈论的多是关于天(理想、精神)的事情,而不是关于地(现实、物质)的事情,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
3. 谢安为什么说“卿自是痴”?
谢安觉得王羲之的回答不合常理,认为他过于天真或不切实际,因此用“痴”来调侃他。
4. 这篇文章表现了王羲之怎样的性格特点?
表现出他思维敏捷、见解独到、具有哲思能力的性格特征。
六、总结
《长安何如日远》虽篇幅短小,但寓意深远,不仅展现了王羲之的智慧与才思,也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与追求的方向。对于初中生而言,这篇文言文有助于培养文言阅读能力,并提升对古文哲理的理解力。
通过学习这篇短文,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智慧,也能从中汲取面对现实、追求理想的勇气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