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实施范文】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部分区域存在非正规垃圾堆放现象,不仅影响了城乡环境面貌,也对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治理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因地制宜、标本兼治”的原则,全面排查、分类整治、长效管理,逐步消除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力争在一年内完成全县范围内所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的清理整治任务,实现垃圾堆放点清零、垃圾处理能力提升、群众环保意识增强的目标,全面提升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水平。
三、重点任务
1. 全面排查摸底
组织各乡镇(街道)对辖区内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台账,明确堆放地点、面积、垃圾种类及责任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 分类施策整治
根据垃圾堆放点的性质、规模、危害程度,采取分类处置方式:对一般性垃圾堆放点,由乡镇组织力量进行清理;对长期积存、污染严重的垃圾点,协调专业清运队伍进行集中处理;对涉及违法倾倒的,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3. 完善基础设施
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体系建设,推进垃圾中转站、分类回收点等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减少垃圾随意堆放现象。
4.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引导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整治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突出问题。
2. 落实责任分工
明确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的主体责任,落实专人负责,确保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取得实效。
3. 强化督查考核
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4. 健全长效机制
探索建立垃圾治理长效管理机制,鼓励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垃圾治理,推动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治的治理格局。
五、工作要求
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治理工作,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细化工作举措,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加强信息报送,及时总结经验做法,推广典型示范,推动我县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通过本次治理行动,将进一步提升我县城乡环境质量,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