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数与负数(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正数与负数的定义,能正确区分正数与负数,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负数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增强数学建模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
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 教学难点:
理解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特别是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图片、银行存折示意图、数轴图等。
- 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直尺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如:“今天的气温是+5℃,昨天是-3℃”、“小明在银行存款了1000元,又取出了800元”、“电梯从地下一层升到地上五层”。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据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
提问:
“这些数据中有的带‘+’号,有的带‘-’号,它们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像+5、+1000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像-3、-800这样的数叫做负数。它们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正数与负数的定义:
正数是大于0的数,通常可以省略前面的“+”号;负数是小于0的数,必须写上“-”号。
(2)正负数的表示方式:
- 在数轴上,原点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
- 在现实生活中,正负数常用来表示上升与下降、收入与支出、增加与减少等相反意义的量。
(3)举例说明:
- 温度变化:零上5℃记作+5℃,零下3℃记作-3℃。
- 财务收支:收入100元记作+100元,支出50元记作-50元。
- 方向变化: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向西走15米记作-15米。
3. 巩固练习(15分钟)
(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7,-6,0,-1.5,+3.2,-100
(2)用正负数表示下列情境:
① 小红从家出发往东走了300米。
② 某地海拔高度为-20米。
③ 一个足球比赛,某队进了2个球,失了1个球。
4. 拓展提升(10分钟)
教师出示一道综合题:
“某商场一周内销售情况如下:周一盈利2000元,周二亏损500元,周三盈利1500元,周四亏损800元,周五盈利1000元,周六亏损300元,周日盈利1200元。请用正负数表示每天的利润,并计算本周总利润。”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最后进行点评。
5.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 正数与负数的定义;
- 正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教师总结:
“正负数不仅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更是我们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更多与正负数相关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12页的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正负数,写一篇短文描述。
六、板书设计:
```
正数与负数
正数:>0,可省略“+”
负数:<0,必须写“-”
实际应用:温度、收支、方向等
```
七、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正负数的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简单问题中。但在实际应用环节,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与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