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的倍数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数学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增强合作交流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洁美与逻辑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并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 难点:理解为什么一个数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教学准备:
- 教具:数字卡片、白板、多媒体课件
- 学具:练习本、铅笔、计算器(可选)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那么3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有没有什么规律?”
接着出示几个3的倍数,如:3、6、9、12、15、18、21……让学生观察这些数,看看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3的倍数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2. 探究活动(15分钟)
(1)小组合作探索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一张表格,要求记录一些3的倍数和非3的倍数,并计算它们各位数字之和。
例如:
| 数字 | 是否为3的倍数 | 各位数字之和 |
|------|----------------|----------------|
| 12 | 是 | 1+2=3|
| 15 | 是 | 1+5=6|
| 17 | 否 | 1+7=8|
| 24 | 是 | 2+4=6|
| 28 | 否 | 2+8=10 |
(2)小组汇报
各小组汇报发现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如果一个数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 验证与拓展(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所有数?我们可以用更大的数来验证一下。”
例如:
- 123 → 1+2+3=6 → 是3的倍数
- 456 → 4+5+6=15 → 是3的倍数
- 789 → 7+8+9=24 → 是3的倍数
- 100 → 1+0+0=1 → 不是3的倍数
通过实际计算,进一步确认规律的准确性。
4. 理解原理(5分钟)
教师讲解:
“这个规律的背后其实有数学原理。因为任何一个数都可以表示成各个位数上的数字乘以相应的10的幂次之和。而10除以3余1,所以每个位上的数字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乘以1的倍数,因此整个数的值就等于各位数字之和的3的倍数。”
5. 巩固练习(10分钟)
布置练习题,如:
- 判断下列哪些数是3的倍数:
123、456、789、101、202、303
- 写出两个3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6. 小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位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规律,提高计算效率。
五、作业设计:
1. 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
2. 找出10个3的倍数,并验证它们的各位数字之和是否为3的倍数。
3. 思考:为什么这个规律不适用于2或5的倍数?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通过数学原理的简要讲解,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深度。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其他数的倍数特征,拓宽他们的数学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