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2017届一轮复习(文化常识及训练7(全国))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7届一轮复习(文化常识及训练7(全国)),求解答求解答,求帮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8-03 12:38:15

2017届一轮复习(文化常识及训练7(全国))】在高考语文的备考过程中,文化常识作为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文理解的重要基础,一直是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尤其是在一轮复习阶段,系统梳理相关知识点、强化记忆、提升解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训练题围绕“文化常识”这一主题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礼仪风俗、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及典章制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对常见文化术语、典故出处、历史背景等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一、考点分析

文化常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官职与爵位:如“丞相”“太傅”“刺史”“郡守”“进士”“举人”等,涉及古代政治体制中的职位名称及其职能。

2. 礼仪与习俗:如“冠礼”“笄礼”“祭祖”“婚丧嫁娶”等传统礼仪,体现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

3. 文学与艺术: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体裁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4. 历史事件与人物: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三国鼎立”“赤壁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相关人物。

5. 典章制度:如“科举制度”“九品中正制”“三省六部制”等,反映古代国家治理结构。

二、典型例题解析

例题1:

下列关于古代官职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统称,历代均有明确设置

B. “御史”主要负责监察百官,属于中央监察机构

C. “太守”是秦代以后地方行政长官的称呼,仅限于郡一级

D.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明清时期成为最高功名

答案:B

解析:A项错误,“宰相”并非历代都有固定设置,而是泛指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C项错误,“太守”不仅限于郡一级,也用于州级;D项正确,但题目要求选“正确”的一项,而B更准确。

例题2:

“三从四德”是古代对女性行为规范的要求,出自哪部典籍?( )

A. 《礼记》

B. 《周易》

C. 《尚书》

D. 《论语》

答案:A

解析:“三从四德”出自《礼记·内则》,是儒家礼教中对女性行为的规范。

三、复习建议

1. 分类整理:将文化常识按类别进行归纳,便于记忆和对比。

2. 结合文本:在阅读文言文时,注意积累文中出现的文化词汇,做到学以致用。

3. 多做练习:通过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命题思路和常见考点。

4. 关注热点:近年来高考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应加强对《论语》《孟子》《史记》等经典文献的了解。

四、结语

文化常识虽看似琐碎,但却是语文学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轮复习阶段,同学们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文化知识框架,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些文化内涵,才能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取得理想成绩。

温馨提示: 本训练题仅供复习参考,具体答案请以教材或教师讲解为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