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在线等,求秒回,真的很急!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1 09:41:24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 理解诗句的意思,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并能结合注释进行初步理解。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体会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的画面感和情感。

- 难点:感悟诗人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含图片、视频、朗读音频)

-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 学生预习任务单(包括生字认读、诗句抄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山里?看到过什么景色?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山水的古诗,题目是《望天门山》。”

出示“天门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山的形态,激发兴趣。

2. 初读感知(10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 学生自由朗读,标出生字词,同桌互相纠正发音。

- 教师讲解生字词(如“断”、“开”、“孤帆”等),帮助学生理解。

3. 精读品析(15分钟)

- 分句讲解诗句,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 “天门中断楚江开”:天门山被楚江冲开,形成一个缺口。

- “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又回旋。

- “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的青山相对而立。

- “孤帆一片日边来”: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驶来。

- 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说说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诗意,如画画、讲故事等。

4. 拓展延伸(10分钟)

- 播放关于天门山的短视频,增强学生对诗境的理解。

- 提问:“如果你是诗人,你还会怎样描写天门山?”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 展示其他描写山水的古诗片段(如《望庐山瀑布》),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5. 总结升华(5分钟)

-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 布置课后作业:背诵古诗,画一幅《望天门山》的图画。

五、板书设计:

```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六、教学反思(教师课后填写):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走进古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在理解诗意方面,部分学生仍需加强,今后可多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

备注:本教案为原创内容,根据教学实际可灵活调整。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