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驿路梨花》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为彭荆风。文章以“我”和老余在深山旅途中遇到的“梨花”为主线,通过一系列人物的出现与行为,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互助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助人为乐”与“无私奉献”。文章语言优美,结构紧凑,寓意深远,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并感受作者所传达的人文关怀。同时,通过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力和对人性善美的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 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掌握记叙顺序和描写方法。
-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 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感受文中人物的善良与无私,树立助人为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人物形象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
- 难点:把握文章的象征意义,理解“梨花”在文中的多重象征意味。
四、教学方法
- 情境导入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 问题引导法:围绕文章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 合作探究法: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 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轻柔的音乐,展示“梨花盛开”的图片,提问:“你们见过梨花吗?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二)整体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结构,明确“我”与老余在旅途中遇到的几个关键人物及事件。
3. 提问:文中多次提到“梨花”,你认为它象征着什么?
(三)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段阅读,重点分析“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等人物形象。
2. 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3. 讨论:“梨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时的情境有何不同?象征意义是什么?
(四)主题升华(10分钟)
1.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梨花”?
2. 鼓励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分享自己或身边人帮助他人、传递温暖的故事。
3. 教师总结:文章不仅赞美了自然之美,更歌颂了人间真情,倡导人们要像“梨花”一样纯洁、善良、无私。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助人”“善行”的文章或故事,如《雷锋日记》《最美逆行者》等。
2. 布置小作文:《我心中的“梨花”》
六、板书设计
```
驿路梨花
——彭荆风
结构:时间顺序 + 空间转换
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
象征:梨花 = 美好心灵、助人精神、无私奉献
主题:关爱他人,传递温暖
```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梨花”为线索,贯穿全文,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感受人物情感,理解文章主旨。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从生活中寻找“梨花”的影子,从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八、作业布置
1. 完成《我心中的“梨花”》小作文,不少于300字。
2. 预习下一课,思考“如何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
结语:
《驿路梨花》不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更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感受到爱的力量,在生活中践行善良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