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2018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2018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拜谢!求解答这个难题!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30 16:32:35

2018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人的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是一种严重的、危及生命的病理状态。它常继发于多种基础疾病,如感染、创伤、恶性肿瘤、产科并发症等。作为护士,在面对DIC患者时,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以确保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

一、DIC的基本概念与发病机制

DIC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综合征。其主要特点是微循环中广泛形成纤维蛋白血栓,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最终引发出血倾向。同时,由于纤溶系统激活,可进一步加重出血风险。

DIC的发病机制复杂,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高凝期和低凝期。在高凝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随着病情进展,进入低凝期后,凝血因子耗竭,患者可能出现广泛出血。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要点

DIC患者常表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皮肤瘀斑、黏膜出血、咯血、呕血、尿血等出血症状,也可能有血栓形成的征象,如肢体缺血、意识改变等。

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以下情况:

- 出血倾向:如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等;

- 血压波动、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休克表现;

- 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降低、D-二聚体升高。

三、护理评估与监测

1. 生命体征监测:定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尤其是注意是否有休克表现。

2. 出血评估:记录出血部位、量及性质,特别关注脑部、消化道、泌尿道等重要器官的出血。

3. 实验室指标跟踪:配合医生完成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查,动态观察各项指标变化。

4. 心理支持:DIC患者病情危重,家属情绪波动大,护士应给予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及家属的信心。

四、护理措施与干预

1. 维持有效循环:根据医嘱合理补液、输血或使用升压药物,改善组织灌注。

2. 止血与抗凝治疗配合:遵医嘱使用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等替代治疗,必要时使用肝素抗凝。

3. 预防感染:保持病房环境清洁,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4.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机体恢复。

5. 安全护理:防止患者跌倒、坠床,避免外伤加重出血风险。

五、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

对于DIC患者,出院后仍需长期随访。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

- 定期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等;

- 注意身体异常信号,如不明原因出血、乏力、发热等;

- 避免使用可能影响凝血功能的药物(如阿司匹林);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六、总结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中。护士不仅要掌握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临床判断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通过科学、系统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在2018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关于DIC的相关知识点是重点内容之一。考生应熟练掌握其病因、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护理评估方法,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