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七年级下2.《贾生》优质课课件】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李商隐及其诗歌风格;
- 掌握诗中关键词句的含义,理解诗意;
- 学习通过意象和情感表达来赏析古诗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现实的反思;
-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思考人生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
- 难点: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历史反思与现实批判。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贾生’是谁吗?他在历史上有什么特殊地位?”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贾生”是汉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为汉文帝献策,但未被重用。
引出李商隐的《贾生》,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作者简介(5分钟)
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风婉约含蓄,擅长借古讽今,情感深沉。
代表作有《锦瑟》《夜雨寄北》等。
3. 诗歌朗读(5分钟)
-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 学生自由朗读,感受诗歌韵律;
- 分组朗读,教师点评。
4. 逐句解析(15分钟)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逐句讲解:
- “宣室求贤访逐臣”:汉文帝在宣室召见被贬的贾谊,表示对他才华的认可。
- “贾生才调更无伦”:贾谊的才能出众,无人能比。
- “可怜夜半虚前席”:可惜文帝只在深夜时分与他交谈,却未真正重用他。
- “不问苍生问鬼神”:文帝没有关心百姓疾苦,反而询问鬼神之事,讽刺统治者昏庸。
5. 合作探究(10分钟)
- 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贾生?他想表达什么?
- 引导学生结合李商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诗歌中的讽刺意味。
- 讨论:你认为李商隐是在批评谁?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6. 拓展延伸(5分钟)
- 补充李商隐其他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隋宫》《行乐》等。
-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人才是否被重视”的问题。
7. 小结与作业(5分钟)
- 小结:这首诗通过贾谊的遭遇,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统治者不识贤才的不满,也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忧思。
- 作业: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不问苍生问鬼神”的理解。
四、板书设计:
```
《贾生》——李商隐
主题:借古讽今,抒发对人才被忽视的感慨
关键词:求贤、才调、虚前席、问鬼神
情感:讽刺、忧思、无奈
```
五、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跃。但在分析诗歌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在今后教学中加强引导与拓展。
备注: 本课件内容原创,符合部编版教材要求,适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