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嘏的意思(嘏字的笔顺拼音及读音部首笔画)】“嘏”是一个较为少见的汉字,但在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具有一定的意义。下面将从字义、读音、部首、笔画及书写顺序等方面进行详细解析。
首先,“嘏”的拼音是“gǔ”,属于第三声,发音时要短促有力。在现代汉语中,这个字并不常用,但在一些古籍、诗词或者人名中偶尔会出现。
从字形结构来看,“嘏”字由“口”和“加”两部分组成,因此其部首为“口”。在汉字结构中,“口”通常与言语、表达有关,而“加”则有增加、增强之意,结合起来,“嘏”字可能与某种表达方式或祝福有关。
关于“嘏”的笔画数,总共是10画。具体笔顺如下:
1. 横
2. 竖
3. 横折
4. 横
5. 竖
6. 横折钩
7. 横
8. 竖
9. 横
10. 竖
在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顺序和结构,尤其是“口”部和“加”部的搭配,保持整体字形的平衡与美观。
从字义上讲,“嘏”在古代多用于表示吉祥、福气,如“嘉嘏”一词,常用来形容美好的祝愿或幸福的生活。在一些典籍中,“嘏”也常与“福”、“祥”等字连用,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此外,在姓名学中,“嘏”字因寓意吉祥,也被部分家长用于孩子的名字中,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安康。
综上所述,“嘏”虽然不是日常高频使用的汉字,但在文化、文学以及命名等领域仍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了解其读音、笔画、结构及含义,有助于更全面地掌握这一字的使用场景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