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高考理解性默写完整版-】在高中语文的学习中,《逍遥游》作为《庄子》中的经典篇章,一直是高考文言文阅读和默写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语言优美、意蕴深远,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是学生理解和背诵的重点篇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逍遥游》的默写要点,本文整理了该篇中常见的理解性默写题型,并附上相关句子及出处,便于记忆与复习。
一、关于“大鹏南飞”的描写
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出自《逍遥游》开头,描绘了北海中一种巨大的鱼,为后文的大鹏形象做铺垫。
2.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进一步说明鲲的变化,引出大鹏的形象。
3.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形容大鹏展翅时的气势磅礴,仿佛遮蔽天空。
4.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描述大鹏飞翔时的壮阔景象,象征自由与超越。
二、关于“小大之辩”的哲理
5.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通过对比不同生命体的时间感知,说明眼界与境界的差异。
6.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点明智慧与寿命的局限性,强调追求更高层次的意义。
7.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这是庄子对理想人格的描述,体现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三、关于“乘风而行”的意境
8.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比喻根基不深则难以承载重任,寓意积累的重要性。
9. “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说明大鹏借助风力才能高飞,体现顺应自然的道理。
10.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这是全文的总结句,表达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
四、常见理解性默写题型举例
1. 写出“大鹏南飞”时的壮观景象:
答案: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 写出“小知不及大知”的原因:
答案: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写出庄子理想人格的特征:
答案: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4. 写出“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的意思:
答案:风在下面,然后大鹏才能凭借风力起飞。
5. 写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的含义:
答案:顺应自然之道,驾驭阴阳变化,达到无边无际的自由。
五、备考建议
1. 理解文意:不能只靠死记硬背,要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2. 积累关键词:如“北冥”“鲲”“鹏”“逍遥”等,有助于快速定位原文。
3. 多做练习:通过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熟悉命题风格和考查重点。
4. 联系现实:尝试将庄子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增强理解和感悟。
总之,《逍遥游》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难点,更是提升思维深度的重要文本。掌握其中的理解性默写内容,不仅能提高考试成绩,更能深入体会庄子的哲学智慧,让古文学习变得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