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数与形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分析数与形之间的关系,理解数列中相邻项之间的变化规律,掌握用图形解释数列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和图形演示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重点:理解数列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够通过图形直观地表达数列的变化规律。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具体图形中抽象出数列规律,并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色积木或方格纸、白板笔
- 学具:每人一张练习纸、彩笔、直尺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个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序列:
第1个图形:1个正方形
第2个图形:3个正方形
第3个图形:5个正方形
第4个图形:7个正方形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数量的变化,逐步引出“奇数列”的概念。
(二)探索新知(15分钟)
1. 图形与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展示不同阶段的图形,让学生尝试写出对应的数字,并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如:
第1个图形:1 = 1²
第2个图形:1 + 3 = 4 = 2²
第3个图形:1 + 3 + 5 = 9 = 3²
第4个图形:1 + 3 + 5 + 7 = 16 = 4²
2. 小组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这些图形的排列方式有什么共同点?你能用图形说明为什么1+3+5+…+(2n-1)=n²吗?
3. 教师引导归纳
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新的图形都是在前一个图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L”形的块,而这个块的数量是下一个奇数。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 基础练习
- 填空:1 + 3 + 5 + 7 + 9 =( )
- 画出第5个图形,并计算其总正方形数。
2. 拓展练习
- 观察以下图形:
第1个:1
第2个:1 + 2
第3个:1 + 2 + 3
第4个:1 + 2 + 3 + 4
提问:这些图形代表什么数列?你能用图形说明1+2+3+…+n= n(n+1)/2 吗?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学生自由发言,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数与形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图形可以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数列的规律,也能帮助我们发现数学中的美。
(五)布置作业(5分钟)
1. 完成练习册相关题目。
2. 自选一个数列,尝试用图形表示其规律,并写一篇短文说明你的发现。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数与形”的结合,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和思考中理解数列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感和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有助于培养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应注意个别学生的理解差异,适当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六、板书设计
```
数学广角——数与形(例2)
1 + 3 + 5 + 7 + … + (2n-1) = n²
图形与数的对应关系:
第1个图形:1 = 1²
第2个图形:1 + 3 = 4 = 2²
第3个图形:1 + 3 + 5 = 9 = 3²
...
```
如需PPT课件、教学视频等配套资源,可进一步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