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 了解作者汪曾祺及其文学风格,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 理解文章中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 学习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
- 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 培养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感受金岳霖先生的个性魅力与人格风范,体会其学术精神与生活情趣。
- 引导学生树立尊重他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理解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点及作者的描写方式。
- 难点:体会汪曾祺散文中“平淡中见真情”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提问:“你印象中的大学教授是什么样的?是严肃刻板,还是幽默风趣?”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影视作品中的形象进行讨论。
引出课题——《金岳霖先生》,介绍作者汪曾祺,简要说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金岳霖先生。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 教师讲解个别生字词,如“悖论”“逻辑”等。
-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金岳霖先生哪些方面?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 精读课文,深入分析(20分钟)
- 分段阅读,分析金岳霖先生的形象:
- 第一部分:介绍金岳霖的外貌特征与性格特点,如“大眼睛”“爱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幽默。
- 第二部分:讲述他在课堂上的表现,展示其学识渊博、授课生动的特点。
- 第三部分:通过几个小故事,如“捉麻雀”“追蝴蝶”,体现他童心未泯、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
- 第四部分:写他对待爱情的态度,表现其真诚与执着。
-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如细节描写、对比、比喻等,并举例说明。
4. 品味语言,体会风格(10分钟)
- 教师带领学生品味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简洁、质朴、富有韵味。
-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如“金先生是很有才气的,但不自炫。”
- 讨论:这种语言风格如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
5. 小组讨论,拓展延伸(10分钟)
- 分组讨论:你认为金岳霖先生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
- 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学者风度”“人生趣味”的理解。
6. 总结提升(5分钟)
- 教师总结:本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塑造了一个有学问、有情趣、有人格魅力的学者形象。
- 强调:好的文章不仅要有内容,更要有情感;好的人物描写不仅要有形,更要有神。
7. 布置作业(5分钟)
- 写一篇短文,以“我心中的学者”为题,结合自己了解的人物,谈谈他们的精神风貌。
- 阅读汪曾祺的其他作品,如《端午的鸭蛋》《胡同文化》等,比较其散文风格。
四、教学反思(可选)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金岳霖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激发了他们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发与思考。
备注:本教案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强调文本细读与情感体验,力求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