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以下选取部分章节,展示其原文与现代汉语翻译。
一、学而篇第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温习所学的知识,这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因此生气,这不就是君子的风范吗?”
二、为政篇第二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时做事能够独立自主;四十岁时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时了解并接受命运的安排;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了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行事,但不会超越规矩。”
三、里仁篇第四
原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美好的,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却不考虑是否有仁德之人,怎能称得上明智呢?”
四、述而篇第七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以上仅为《论语》中部分内容的摘录,全书共二十篇,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包括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和个人修养等。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的思想精髓及其对后世文化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