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的众多科目中,语文作文无疑是考生们最为关注的部分之一。它不仅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考验着他们的思维深度与文化素养。2019年至2020年的高考作文题型多样,命题角度新颖,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思考人生价值以及展现个人独特的视角与见解。
写作指导
一、审题立意要精准
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审题是写作的第一步。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中的提示语和要求,明确主题方向。例如,在2019年的全国Ⅰ卷作文题中,“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一主题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所见所闻进行阐述。因此,立意时应紧扣劳动的价值意义,同时联系实际生活,避免空洞议论。
二、结构布局要清晰
一篇优秀的作文应该具备条理分明的结构。通常可以采用“总—分—总”的框架模式:开头简明扼要地提出中心论点;主体部分通过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述,每个分论点都要有具体的例证支撑;结尾则总结全文,升华主旨。这样的结构既能让阅卷老师迅速把握文章脉络,也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语言表达要生动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优美的语言能够提升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建议考生多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来丰富表达形式;同时注意词汇的选择,尽量选用准确且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此外,适当的引用名言警句也能为文章增添亮点。
满分范文
以下是一篇根据2019年全国Ⅰ卷作文题目撰写的范文:
热爱劳动,成就美好未来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有人认为机器取代人工将成为常态,而劳动似乎变得不再重要。然而,我始终坚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劳动永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如古人云:“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只有热爱劳动,我们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首先,劳动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回望历史长河,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现代社会的工业革命,每一次飞跃都离不开辛勤的汗水。正是那些默默奉献的劳动者,用自己的双手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建筑工人日复一日的努力,我们怎能拥有坚固的房屋?如果没有教师呕心沥血地教书育人,又怎能培养出一代代优秀人才?
其次,劳动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但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比如,一个普通农民通过辛勤劳作收获粮食,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一位环卫工人每天清扫街道,虽然平凡,却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工作,实际上都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秩序。
最后,热爱劳动还能让我们学会感恩与珍惜。当我们看到父母为了家庭奔波忙碌的身影时,是否会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当我们享用美味佳肴时,是否意识到这背后凝聚了多少人的努力?因此,我们应该怀揣一颗感恩的心,尊重每一份劳动成果,并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总之,劳动不仅是维持生存的基本需求,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所在。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用勤劳的双手去描绘美好的明天!
名师点评
这篇范文整体结构严谨,逻辑清晰,论证充分。作者从三个层面层层递进地论述了热爱劳动的意义,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具体实例支撑。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引用了古人的智慧结晶,使得文章更具文化底蕴。此外,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很好地体现了高中生应有的文学修养。如果能在细节上稍作打磨,比如增加一些鲜活的事例或者深化某些观点,相信会更上一层楼。


